一登高阁眺清秋,满目风光尽胜游。
何处画桡寻绿水,几家鸣笛咽红楼。
云山已老应长在,岁月如波祗暗流。
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
题开元寺门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开元寺门阁》解读
《题开元寺门阁》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登高远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既有山水之美,也有人文之韵。
首句“一登高阁眺清秋”,就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诗人站在高阁之上,放眼望去,秋天的景色尽收眼底。“清秋”二字,既写出了秋天的凉爽气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紧接着,诗人的视线转向远方,“满目风光尽胜游”。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观察人间,“何处画桡寻绿水,几家鸣笛咽红楼。”在这里,诗人用“画桡”形容划动的船桨如画一般美丽,而“绿水”则代表了清澈见底的湖水,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同时,“鸣笛咽红楼”则让人感受到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这种对比使得诗人不禁感慨时光的流转,“云山已老应长在,岁月如波只暗流。”这句诗中的“云山”象征着自然的永恒,而“岁月如波”则暗指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挡。诗人用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在这里,诗人以禅居为象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无杂念的生活状态。而“荣辱”一词,则是世俗之人常受困扰之事,诗人却能将其置之度外,显示出其内心的豁达与从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