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高阁眺清秋,满目风光尽胜游。
何处画桡寻绿水,几家鸣笛咽红楼。
云山已老应长在,岁月如波祗暗流。
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一、首句

登高阁眺清秋,满目风光尽胜游。

  • 注释:登高阁,即登上高处的阁楼。眺,远望。清秋,指秋天的凉爽天气。风光尽胜游,景色优美到足以让人忘返。
  • 译文:登上高阁眺望秋天的清爽风景,眼前的景色美丽得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二、次句

何处画桡寻绿水,几家鸣笛咽红楼。

  • 注释:画桡,指装饰有彩绘的船桨。绿水,清澈见底的水。鸣笛,指远处传来的笛声。咽红楼,形容夜晚灯光闪烁的红楼。
  • 译文:在何处寻找那些装饰着彩绘的船桨?有几家人在夜晚吹着笛子,声音低沉。

三、第三句

云山已老应长在,岁月如波祗暗流。

  • 注释:云山,比喻世事或人生。云山虽老,但依然存在。岁月如波,比喻时间流逝迅速而不可阻挡。祗暗流,意为只是默默地流淌,不表露痕迹。
  • 译文:即使世事如云般苍老,但它仍然长存世间;时间如同不断涌动的波浪,默默无闻地流逝。

四、尾句

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

  • 注释:禅居,指佛教修行者的居住之所。尘俗,世俗生活。了无荣辱,形容内心没有名利的烦恼和困扰。
  • 译文:只有禅宗修行者的住处能远离红尘俗世,心中没有名利的烦恼和困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开元寺门閤上的风景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超脱尘世纷扰的向往。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意象来营造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景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首句“登高阁眺清秋”,通过登高望远的动作,引出了一幅秋天的美景图,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第二句“何处画桡寻绿水”则引入了一种寻找美的存在的方式,虽然身处世俗之中,仍不妨碍对美的追寻。第三句中的“云山已老应长在”,则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哲学思考,即使世事沧桑,也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最后一句“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则将这种哲理转化为具体的修行境界,表明通过修行可以达到超脱世俗纷争的境界。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思和诗意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