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长孙侍郎

道为诗书重,名因赋颂雄。
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
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长孙侍郎》是唐代诗人杜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深入解析:

  1. 诗歌原文
    道为诗书重,名因赋颂雄。
    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
    唯余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2. 诗歌赏析

  • 诗书与功名:首联“道为诗书重,名因赋颂雄”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和功名的崇高追求。在古代社会,文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通过文学作品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荣誉。
  • 官场经历:第二联“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描述了诗人在官场上的经历。这里提到的“礼闱”和“宪府”都是古代官员的重要职位,分别指科举考试中的进士考试和御史监察的部门。
  • 人生感慨:第三联“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水流终将枯竭,世事也如浮云飘散,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虚无。
  • 墓地之悲:第四联“唯余旧台柏,萧瑟九原中”则是对长孙侍郎墓地的描述。诗人用“萧瑟九原中”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思和对其生前成就的怀念。
  1. 艺术手法
  • 对比:诗人通过“道为诗书重,名因赋颂雄”与后四句的“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表现了诗人对文学和功名的重视,后者则描绘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 象征:诗中的“旧台柏”可能象征着长孙侍郎生前的高洁与坚贞,而“九原中”的萧瑟则象征着他对这位侍郎的哀悼和对死亡的态度。

《哭长孙侍郎》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幅描绘唐代官场文化和文人心态的画卷。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