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置香饭,斋后施诸禽。
童子亦知善,众生无惧心。
苔痕苍晓露,盘势出香林。
锡杖或围绕,吾师一念深。
觉公院施鸟石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觉公院施鸟石台》:自然与教化的交融
我对于无法回答的问题总是直接说“我不知道”。《觉公院施鸟石台》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思想,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觉公院施鸟石台》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代。在这个时期,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李颀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更体现了他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中描绘了石台上放置香饭,斋戒后供养各种禽鸟的场景。这样的描写不仅仅是对一幅画面的勾勒,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向往。童子亦知善,众生无惧心,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也能够感受到善意的存在,而所有生灵都无需惧怕什么。
苔痕苍晓露,盘势出香林,这些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石台的自然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循环和自然规律的尊重。而“锡杖或围绕,吾师一念深”则透露出作者深厚的宗教情怀和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描绘。
从文化角度看,《觉公院施鸟石台》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它让我们思考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到心灵的寄托,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其优美的文学艺术,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无论是对自然的理解,还是对社会的洞察,或是对人生的思索,《觉公院施鸟石台》都能给我们以启迪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