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神助笔,砚水恐藏龙。
研尽一寸墨,扫成千仞峰。
壁根堆乱石,床罅插枯松。
岳麓穿因鼠,湘江绽为蛩。
挂衣岚气湿,梦枕浪头舂。
只为少颜色,时人着意慵。
观水墨障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水墨障子》赏析
《观水墨障子》,一首唐代诗人李洞的诗歌,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洞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描绘,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表达。下面,将通过对其诗作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其艺术魅力。
诗中的第一句“若非神助笔,砚水恐藏龙。”便揭示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在李洞看来,真正的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达和情感的流露。他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书法艺术深刻的理解与尊重。
接下来的诗句“研尽一寸墨,扫成千仞峰。”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他用极简的笔墨,勾勒出山峦叠嶂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千仞之峰之中,感受着山的巍峨与雄壮。这种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复杂景象的手法,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功底。
诗中的“挂衣岚气湿,梦枕浪头舂。”等句子,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喜爱与感慨。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世界。
“只为少颜色,时人著意慵。”这一句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看法。他认为当时的人们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导致作品缺乏内涵和深度。这种批判性的思考,使得《观水墨障子》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的诗篇,也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佳作。
《观水墨障子》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和哲理思考的诗歌。它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社会生活,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的美与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