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岭宫词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绣岭宫词》是一首晚唐诗,由唐代诗人李洞所创作。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艺术形式赢得了历代读者的赞赏,而且在文化和历史层面上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以下是对《绣岭宫词》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绣岭宫词》属于晚唐时期的作品,其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40年左右。
  • 诗作主题:在这首诗中,李洞通过描绘春日绣岭前的景象以及一位鹤发老人的回忆,寄托了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无限感慨以及对时政的深沉叹息。
  1. 诗歌内容
  • 诗句解析:《绣岭宫词》的开头两句“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春草翠绿,野棠盛开,花香四溢。后两句“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则转向了历史的回顾,一位鹤发老人在绣岭宫前回忆着开元盛世的美好时光。
  • 整体意境: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对过去历史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由盛到衰的哀叹,以及对和平时代的向往。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绣岭宫词》作为李洞的代表作品,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其用词精炼、意境深远,是研究唐代诗歌不可多得的材料。
  • 历史价值:通过了解《绣岭宫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风貌和当时的政治背景。尤其是对于研究唐代晚期的历史学者和文学研究者来说,这首诗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绣岭宫词》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唐代的一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