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院牡丹

薄叶风才倚,枝轻雾不胜。
开先如避客,色浅为依僧。
粉壁正荡水,缃帏初卷灯。
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僧院牡丹》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晚唐时期。该诗通过描绘牡丹与僧院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 薄叶风才倚,枝轻雾不胜。
  • 开先如避客,色浅为依僧。
  • 粉壁正荡水,缃帏初卷灯。
  • 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
  1. 诗歌解析
  • 首联“薄叶风才倚,枝轻雾不胜”: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的轻盈与柔弱。薄叶象征着牡丹的娇嫩,风轻轻摇动它;枝轻则表现出牡丹随风摇曳的姿态,而雾胜则形容牡丹在微风中若隐若现的美丽。
  • 颔联“开先如避客,色浅为依僧”:这两句进一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表达牡丹的特性。牡丹之所以在开放前就紧闭花瓣,是因为像避客一样害怕被打扰;而它的花色淡雅,又像是因依附于僧院这种清静之地而变得柔和。
  • 颈联“粉壁正荡水,缃帏初卷灯”: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牡丹盛开时的美好景象。中午阳光下,粉壁上的波纹如同牡丹花影在水中荡漾;入夜后,浅黄色帷幕被卷起,院中的灯光似乎点亮了牡丹的倩影。
  • 尾联“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最后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牡丹的魅力。只有那些尚未绽放的花蕾,才能引起众多人的关注和欣赏,就像古代美女倾城而出,只为了一笑倾城的传说一样。
  1. 诗人背景
  •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由于身处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尽管如此,李商隐的诗作却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广受后世赞誉。

通过对《僧院牡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在艺术创作中所展现出的独特风格和深厚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