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馆何时熨,秦台几夜熏。
绡轻谁解卷,香异自先闻。
月里谁无姊,云中亦有君。
樽前见飘荡,愁极客襟分。
子直晋昌李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子直晋昌李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创作于唐代。这首诗通过对李花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沉思。
《子直晋昌李花》全诗如下:
吴馆何时熨,秦台几夜熏。
绡轻谁解卷,香异自先闻。
月里谁无姊,云中亦有君。
樽前见飘荡,愁极客襟分。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四言句式,这是唐代诗歌常见的一种句法结构。这种句式不仅使得诗歌朗朗上口,也便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同时,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花开时的热烈与凋谢后的凄凉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在内容上,李商隐通过描写李花的盛开与凋零,寓意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李商隐曾在另一首诗中写道:“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子直晋昌李花》中的“月里谁无姊,云中亦有君”,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常感,使人不禁联想到人生如梦、如烟的意境。
从情感角度来看,李商隐的诗往往充满了深沉的感情色彩。在《子直晋昌李花》中,“见飘荡,愁极客襟分”一句,表达了他因世事沧桑而产生的忧愁和孤独。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读者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李商隐的内心世界。
从艺术手法来看,李商隐善于使用象征和隐喻,使诗歌富有哲理性。如《子直晋昌李花》中的“云中亦有君”,可能暗喻了某种理想或追求,同时也体现了李商隐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子直晋昌李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乃至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忧虑。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