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二首(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两首七绝与七律均以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及对两人凄苦爱情的惋惜。
第一首《冀马燕犀动地来》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安史之乱中,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的场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诗中“自埋红粉自成灰”,既指杨贵妃悲惨的命运,也隐含了唐玄宗的昏庸无能。通过这种对比,李商隐身上不仅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深深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唐玄宗在政治决策上的失误。
第二首《海外徒闻更九州》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描述了唐玄宗在战乱后回归长安的情景,并以此讽刺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过度,导致国力衰弱。“他生未卜此生休”一句,更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历史兴亡的教训。此外,“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则反映了战争后的平静生活,而“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则表现了战后的宁静与空虚。
李商隐的诗歌还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著称。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擅长骈文,其作品构思新奇,风格秾丽,深受后世赞誉。尽管李商隐一生坎坷,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和重用,但他的诗歌仍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马嵬二首(其一)》的学习,不仅能体会到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更能深入理解到诗人对于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思考。
《马嵬二首》不仅是对特定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人性、权力、责任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通过对这两首诗的研究和学习,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也能从中汲取关于人生、国家和社会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