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诗句释义与译文: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激烈的场景:战马和铠甲(燕犀)震动大地,杨贵妃在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自埋红粉)。这里的“动地”意味着场面的激烈和震撼,而“自埋红粉”则表达了杨贵妃对自身命运的无力感和悲哀。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解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唐玄宗的批判。他认为玄宗如果真的有能力让国家倾覆(能倾国),那么他就不会选择在马嵬坡处死杨贵妃,更不会让她的尸体被埋在马鬼释道西侧。这里的“玉辇”指的是皇帝的轿子,因为古代帝王出行时通常有专门的轿子,所以这里用来比喻皇帝的权力与地位。
关键词注释:
- 冀马燕犀:指代战争中使用的马匹和犀牛角制成的盔甲,象征着战争与冲突。
- 自埋红粉:形容杨贵妃因爱生恨,最终选择了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 玉辇:指皇帝的轿子,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 马嵬: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
- 倾国:指杨贵妃的美色足以倾倒整个国家。
- 海外徒闻更九州:意指海外的人只能听闻九州的变化,而无法亲自见证。
- 他生未卜此生休:表示如果有机会转世,可能不再有这一生的机会。
赏析:
李商隐的《马嵬二首》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深刻的历史讽刺诗。通过对马嵬坡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唐玄宗的批评和对杨贵妃悲剧命运的哀叹。诗中的“自埋红粉”和“玉辇何由过马嵬”,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描写,也是对人性、权力和历史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