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下长亭念过秦,五松不见见舆薪。

只应既斩斯高后,寻被樵人用斧斤。

独下长亭念过秦,五松不见见舆薪。

只应既斩斯高后,寻被樵人用斧斤。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独下长亭念过秦”
  • “独下长亭”表明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长亭之上,独自的感受和沉思。长亭是古代官员或公人旅途中的停留之地,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 “念过秦”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朝代的感慨。这里的“过秦”不仅是对秦朝的回顾,也隐喻了历史更迭的无常,以及国家兴衰的深刻教训。
  1. “五松不见见舆薪”
  • “五松”指的是秦始皇所封之五大夫松,这里泛指松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不见见舆薪”意味着在这段旅途中,原本期待能见到象征希望的“舆薪”(即柴火),但实际上并未如愿,反映了现实与期待之间的落差。
  1. “只应既斩斯高后”
  • “既斩斯高后”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些高位者的突然陨落,暗示了权力斗争和政治变动的残酷性。
  • 通过“只应”这一转折,诗人表达了对于这些高位者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面临的政治环境。
  1. “寻被樵人用斧斤”
  • “寻”字在这里表示偶然或不经意间。
  • “樵人”指的是普通劳动者,他们使用斧子砍柴,代表着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
  • “用斧斤”则形象地表达了普通百姓面对世事变迁时的无力感和生活的艰辛。

译文与解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诗人在长亭上独自行走,思念着过去的历史和那些已经结束的时代(“五松不见见舆薪”),感叹那些高位者的突然去世(“既斩斯高后”),以及自己所处的动荡时代和底层生活的艰辛(“寻被樵人用斧斤”。)整首诗以简洁的四句诗,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和个体生命的缩影。通过这样的对比和对照,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文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