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注释:

灞岸:指长安附近的灞河岸边。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山东:泛指长安附近地区。今岁:今年。点行:点兵出征。频:多次。冤魂:被杀害的冤屈的灵魂。哭虏尘:哭泣着侵略者的战尘。虏:指金人。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灞水桥边:灞水桥边,指长安南边的灞桥。华表:即玉树,古代的一种宫殿门上竖立的华美的柱子。东巡:皇帝出行时向东行进。

赏析:

《和樊著作春游》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以凝练的语言,描写了樊知非在京城长安南面的灞桥上观赏春天景色的情景,并借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此诗前两句主要写景,后两句抒情。

第一二句写景。“山东今岁点行频”,点明了时间、地点,也交代了樊知非这次出行的原因。点行,点兵出征。频,多次。“几处”二字表明了被害者之众,而他们都是无辜受害的百姓,所以用“冤魂”来称呼他们。“几处冤魂哭虏尘”,意思是说,这些无辜的百姓,在为战争付出代价之后,还常常因怀念家乡而流泪哀叹。“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这是诗人所见的景色。“倚华表”,是说樊知非站在桥头,眺望远方,神情黯然;而“倚”字则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这也暗示出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苦闷,因为他的故乡在长安城东面,他不得不经常到东郊去巡视。

第三四句抒情。“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这两句诗是写樊知非在灞桥上观景时的情态以及他对国家的关心和担忧之情。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写樊知非站在桥上欣赏风景,但结合前面的诗句来看,实际上却是写樊知非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他站在桥上,望着远去的队伍,心中不免感到忧愁和不安。他担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感到忧虑。这种忧虑和不安,正是由于他对国家的关心和担忧所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