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虔州杨侍郎

汉网疏仍漏,齐民困未苏。
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
中宪方外易,尹京终就拘。
本矜能弭谤,先议取非辜。
巧有凝脂密,功无一柱扶。
深知狱吏贵,几迫季冬诛。
叫帝青天阔,辞家白日晡。
流亡诚不吊,神理若为诬。
在昔恩知忝,诸生礼秩殊。
入韩非剑客,过赵受钳奴。
楚水招魂远,邙山卜宅孤。
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阴骘今如此,天灾未可无。
莫凭牲玉请,便望救焦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虔州杨侍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背景
  • 创作时间:《哭虔州杨侍郎》创作于唐代,具体时间不详。
  • 作者生平: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
  1. 作品原文
  • 汉网疏仍漏,齐民困未苏。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
  • 中宪方外易,尹京终就拘。本矜能弭谤,先议取非辜。
  • 巧有凝脂密,功无一柱扶。深知狱吏贵,
  1. 诗歌内容解析
  • 社会现实的反映:诗中通过杨侍郎被陷害、冤死等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
  • 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对杨侍郎的哀悼,抒发了自己对正义的坚守和对不公的愤慨。
  •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通过叙述历史上的事件,诗人展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沉浮,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诗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如“凝脂”和“一柱扶”,使诗句富有画面感。
  • 主题深刻:诗的主题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愤,更是对整个时代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完整,前后呼应,层次分明,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严谨风格。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哭虔州杨侍郎》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认为其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 传承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杨侍郎的悼念,更是对那个时代不公正现象的抗议和对正义追求的坚持,对于理解唐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哭虔州杨侍郎》不仅是李商隐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感受到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诗人的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的结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