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侍御先归京

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
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
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
先凭报亲友,后月到长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韦侍御先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该作品属于五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及对其平安归来的期盼。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岑参(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祖籍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后迁居江陵(今湖北江陵)。其诗歌以豪放、激昂见称,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在唐代诗坛上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其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深受后世赞誉。
  1. 诗歌原文
    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
    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
    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
    先凭报亲友,后月到长安。

  2. 诗歌赏析

  • 主题情感: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启程归乡的描写,流露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示了岑参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边塞生活的深深眷恋。
  • 艺术手法:岑参在这首诗中巧妙运用了对仗和平仄的韵律技巧,如“闻欲朝龙阙”与“应须拂豸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显示了朝廷的荣耀也反映了边疆将领的责任。此外,“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等句展现了季节变换与旅途艰辛,使得情感更加深刻而真实地传达给读者。
  • 文化价值:此诗不仅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当时边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窥见唐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尤其是边疆地区的人文环境。

《送韦侍御先归京》不仅是岑参诗歌创作的代表,也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和对国家边疆事务的关注,是了解唐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