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日相待,知君殊未回。
徒教柳叶长,漫使梨花开。
驷马去不见,双鱼空往来。
思想不解说,孤负舟中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池上日相待,知君殊未回。
徒教柳叶长,漫使梨花开。
驷马去不见,双鱼空往来。
思想不解说,孤负舟中杯。
《虢州南池候严中丞不至》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诗词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也展示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特征。在了解和学习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作者简介: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嗣宗(一作嗣宗),号孚远,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曾任嘉州刺史、封常清西河节度副使等职,其诗歌作品多反映边疆将士的生活和戍边的经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原文:池上日相待,知君殊未回。徒教柳叶长,漫使梨花开。驷马去不见,双鱼空往来。思想不解说,孤负舟中杯。
整体翻译:在虢州的南池边,我每日等待您的到来,但您却迟迟没有归来。我只能看着柳叶慢慢生长,让梨花再次开放。您乘坐的四匹马已经不见,而寄送的书信如同空中的双鱼,始终不能到达。我的思念难以言表,只能独自饮下这杯酒来排解心中的寂寞。
《虢州南池候严中丞不至》不仅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生活情感的诗歌,也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之作。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边关艰苦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