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

不谢古名将,吾知徐太常。
年才三十馀,勇冠西南方。
顷曾策匹马,独出持两鎗。
虏骑无数来,见君不敢当。
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
卿月益清澄,将星转光芒。
复居少城北,遥对岷山阳。
车马日盈门,宾客常满堂。
曲池荫高树,小径穿丛篁。
江鸟飞入帘,山云来到床。
题诗芭蕉滑,对酒棕花香。
诸将射猎时,君在翰墨场。
圣主赏勋业,边城最辉光。
与我情绸缪,相知久芬芳。
忽作万里别,东归三峡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它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1. 作者简介
  • 岑参简介:岑参(715-770年),字宗文,南阳郡客居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少时家境贫寒,初隐嵩阳,后因才名显赫而入仕。天宝年间,岑参与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担任掌书记,并随军出征。后来,他转至西北边疆,历任节度判官等职。
  • 文学成就:岑参在文学上有着显著的成就,其作品多表现了对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英勇将士的赞美。他的诗作风格豪放,语言生动,富有音乐性,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出深邃的艺术魅力。
  • 个人经历:岑参曾在边地长期生活,亲历战争和政治变迁,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他的诗歌不仅记录了边疆的风光和战事,也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同时,他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士兵,反映了唐代边疆政策和军事制度的实际情况。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不谢古名将,吾知徐太常。年才三十馀,勇冠西南方。顷曾策匹马,独出持两枪。虏骑无数来,见君不敢当。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卿月益清澄,将星转光芒。复居少城北,遥对岷山阳。车马日盈门,宾客常满堂。曲池荫高树,小径穿丛篁。江鸟飞入帘,山云来到床。题诗芭蕉滑,封酒棕花香。诸将射猎时,君在翰墨场。圣主赏勋业,边城最辉光。与我情绸缪,相知久芬芳。忽作万里别,东归三峡长。《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是唐代岑参所作的一首诗。
  • 翻译: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蜀地留下草堂时的情境,表达对友人徐卿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对比汉将和小卫霍、蜀将和关张等英雄形象,强调了徐卿的英勇和才能。此外,诗中还描述了草堂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1. 作品鉴赏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怀念和对边地生活的感慨。通过对徐卿勇武的形象描写和对边地环境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对边塞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 艺术特点: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中的意象鲜明,如“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等,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历史背景:岑参所处的时期正是唐朝鼎盛时期,国家疆域辽阔,边疆战事频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边地生活和征战中,诗人对于友人徐卿的怀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感人至深的作品。
  1. 文化意义
  • 对后世影响:这首诗不仅是岑参个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边塞诗歌的重要作品。它展示了唐代边塞诗的特色,即豪放、奔放的风格,同时也体现了边塞诗中的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
  • 历史地位: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岑参的诗歌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边塞诗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也为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窗口。
  1. 相关评论
  • 名家评价:《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得到了许多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岑参的才华和个性,也反映了唐代边塞诗的辉煌成就。
  • 读者反响:这首诗因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许多人通过阅读这首诗,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无限向往。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岑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在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中担任掌书记,参与过数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些经历让他对边境的风土人情、战争的残酷性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有了深刻的体会。因此,他在《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中,通过对徐卿的描述和对其勇武的评价,寄托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 时代背景:唐代是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国家疆域辽阔,边疆战事频繁。岑参身处这个时代,亲身经历了许多战争和边防事务,这使得他的诗歌既有深厚的历史感,也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不仅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岑参的个人才华和个性特征,也反映了唐代边塞诗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