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优钵罗花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优钵罗花歌》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
这首诗采用以物为我的象征手法,从花、叶、色、香各个方面描绘出优钵罗花的奇丽非凡和品质高洁,而它却不被世人所欣赏,反而自开自灭。诗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这种花的惋惜和自身的无奈之情,还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悲凉情绪,以及对于世间冷漠态度的不满。
岑参的这首诗通过对比、拟人、夸张等手法,使得优钵罗花的形象栩栩如生,既展示了其美丽与寂寞,又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与愤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将优钵罗花比拟为孤芳自赏者,暗示着怀才未遇的文人,以及那些在世俗面前无法得到赏识的珍贵之物。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优钵罗花命运的描述,诗人反映了自身在官场上的失意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诗歌的形式,岑参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淡泊,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优钵罗花歌》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也成为了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还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