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出生于701年,祖籍陇西成纪,其诗作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而闻名于世,被后人誉为“诗仙”。

  2. 诗歌背景:唐天宝四年(745),李白在长安仕途遭遇挫折后,选择来山东隐居,寓居任城(今济宁市)。这一年,他与杜甫、高适、李邕等一同游览了济南的山水。这次旅行中,他们一起游览了鹊山湖,并创作了《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3. 诗歌原文

  •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1. 诗歌鉴赏: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壮美的自然景象。首句表达了诗人最初对湖泊位置的误判,随后的两句则描绘了湖面广阔,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色。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湖光山色,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互动。最后两句则用一种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不仅是李白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唐代文学、特别是山水诗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也能深刻感受到李白那种超越时空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