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下荆门》:李白的豪情与壮志

《秋下荆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作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及对祖国山河的向往之情。

在诗中“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景象。霜降之后,荆门的江边树叶稀疏,一片空旷。而诗人此时乘坐的船帆,尽管历经风霜却依旧完好无损,仿佛在秋风中自由飘扬。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李白那种不畏艰难、追求理想的精神。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李白此次出行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享受美食,而是渴望探索和领略更广阔的自然景观。他的心中装着的是名山大川,而非仅仅是一桌佳肴。这种豪迈的情感和远大的志向,正是李白性格中最闪耀的部分——一种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世界无尽的好奇。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李白那如画般美丽的诗意世界,更能理解他对自由和探险的执着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能像古人那样亲身体验壮丽的自然风光,但李白的精神仍然能够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勇敢的心,不断前行。

《秋下荆门》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展现唐代文人豪放不羁个性的重要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