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厓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灵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下途归石门旧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下途归石门旧居》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写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在金陵时作。此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离别之情,还体现了他藐视权贵、轻视富贵的思想,以及由道家思想影响所形成的旷达超脱、不受外物所役的自由人格。《下途归石门旧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
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是理解其深层意蕴的关键。诗中,李白通过回忆与吴筠在越中和长安的生活与友谊,展现了两位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追求。然而,随着李白的政治生涯受挫,他的隐居生活也随之开始。在这种背景下,诗歌的主题转向了别离之情和对求仙学道的思想。这不仅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描述,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命运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世事的辞别,李白展现了他对自由和超脱的追求,这也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李白擅长运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来表达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例如,诗中的“白云藏白鹭”这一比喻,不仅描绘了景色的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心灵的自由和宁静。此外,李白的诗歌常常具有豪放的气势和激昂的情感,这一点在他的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艺术风格使得《下途归石门旧居》成为了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作为李白最好的诗之一,它不仅是对其个人经历的艺术总结,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贡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
《下途归石门旧居》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诗人内心世界和思想追求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李白诗歌的艺术美,还能深入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