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三峡》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以其豪放不羁、意境高远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作品概述
  • 创作时期:《上三峡》创作于李白晚年流放夜郎时,这一时期的李白经历了政治上的失意和个人生活的巨大变故,但李白的文学创作并未因这些困境而停滞,反而更加成熟和深刻。
  • 作品内容:全诗仅八句四十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行走在长江三峡时的艰难困苦以及内心的痛苦。这种表达方式既显示出李白的豪迈气概,也流露出深深的忧郁和伤感。
  1. 诗歌解析
  • 首两句: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这里的“巫山”指的是位于今重庆巫山县南的山峰,以其高峻著称;“巴水”则是指长江三峡一带的江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三峡的自然景色,也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 次两句: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感,仿佛眼前的河流即将被完全填满,而无边的青天却似乎无法抵达。这种对比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读者感受到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孤独和绝望。
  • 后两句: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这句诗中的“黄牛”可能指的是黄牛山,这是三峡中的一个著名地名。李白在这里用“三朝”与“三暮”来形容时间流逝之快,同时也反映了自己行动的迟缓。这种缓慢的行动速度与前面的快速流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加剧了诗人的内心痛苦。
  • 最后两句: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诗人通过“不觉鬓成丝”形象地表达了岁月匆匆,自己年华老去的事实。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可能包含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上三峡》不仅是李白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白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也展示了他在逆境中保持的高尚情操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对于研究李白及唐代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