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奔书怀

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
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搀抢扫河洛,直割鸿沟半。
历数方未迁,云雷屡多难。
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
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
主将动谗疑,王师忽离叛。
自来白沙上,鼓噪丹阳岸。
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
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
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
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
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
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奔书怀》是李白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忧时愤世、为国立功的悲壮情怀和失败的悲哀。以下对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创作背景
  • 安史之乱的发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南奔书怀》创作于757年,这一年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时期。这场动乱不仅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稳定,也深刻地触动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政治动荡的影响:作为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以及对时代的思考。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都融入了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1. 诗歌内容解析
  •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李白在《南奔书怀》中不仅描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的情感。这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层次和更深远的意义。
  • 情感的抒发: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还有诗人自身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未来可能走向的思考。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南奔书怀》成为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艺术表现的高度: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南奔书怀》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高超的语言运用,展示了李白作为“诗仙”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在诗中对景物的刻画、情感的表达以及哲理的思考等方面,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 文化传承的意义:李白的这首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唐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同时也启示着人们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南奔书怀》作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也能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及其对个人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