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来兮,徒蓄怨积思而孤吟。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绿水之沈沈。
留馀香兮染绣被,夜欲寝兮愁人心。朝驰余马于青楼,恍若空而夷犹。
浮云深兮不得语,却惆怅而怀忧。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
何无情而雨绝,梦虽往而交疏。横流涕而长嗟,折芳洲之瑶华。
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飞空之落花。
代寄情楚词体
介绍
《代寄情楚词体》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骚体诗,这首诗当是作者为许氏夫人所写的悼亡诗,写得真实感人,深情率真,也寄托了作者自己志向不能申,仕途不可求的悲哀之情。
《代寄情楚词体》作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如拟人与比喻的结合,而且通过物比人的方式,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白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代寄情楚词体》的创作背景是李白为许氏夫人而作的悼亡诗。这一背景为作品增添了一层浓厚的情感色彩。李白对妻子的深情厚意,以及他在失去爱人后的悲痛与无奈,都被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来。这种情感的真实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挣扎。
从文学角度来看,《代寄情楚词体》运用了骚体诗的形式,这是李白诗歌创作中的一种重要风格。骚体诗以其激昂奔放、辞藻华丽、情感丰富等特点,深深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通过这种风格,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抱负,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不仅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也反映了其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追求。
从思想内容上看,《代寄情楚词体》不仅仅是一首悼亡诗,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感悟。诗中的“志向不能申,仕途不可求”等表述,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这样的思想内容,使得《代寄情楚词体》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成为后人研究唐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代寄情楚词体》通过巧妙的拟人与比喻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了生命的特性。这种表现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能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思想。这种创新的艺术手法,使得《代寄情楚词体》成为了李白诗歌中的杰作。
《代寄情楚词体》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悼亡诗,更是一首充满深刻哲理和艺术魅力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学习,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白的诗歌才华,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理想和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