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闻啼禽

漠漠苍苍未五更,宿禽何处两三声。
若非西涧回波触,即是南塘急雨惊。
金屋独眠堪寄恨,商陵永诀更牵情。
此时归梦随肠断,半壁残灯闪闪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夜闻啼禽》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现已收录于唐诗宋词中。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夜闻啼禽》:

  1. 作者简介:吴融(822年—893年),字子华,号西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唐代大诗人、宰相,与郑谷、罗隐等有交往。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他的作品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唐诗的经典之一。
  2. 诗歌原文:漠漠苍苍未五更,宿禽何处两三声。若非西涧回波触,即是南塘急雨惊。金屋独眠堪寄恨,商陵永诀更牵情。此时归梦随肠断,半壁残灯闪闪明。
  3. 诗歌赏析:吴融通过简洁而富有层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诗中的“漠漠苍苍未五更”描绘了深夜时分朦胧而宁静的氛围;“宿禽何处两三声”则表达了夜鸟的鸣叫声给寂静的夜晚带来了一丝生机。紧接着,诗人运用反问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引出了“若非西涧回波触,即是南塘急雨惊”的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象给人们带来的惊喜或震撼。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最后一句“半壁残灯闪闪明”则是对整个夜晚情景的升华,暗示虽然夜已深,但内心的光明并未熄灭。这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4. 创作背景:关于《中夜闻啼禽》的创作背景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吴融作为唐代的一位著名文人,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尽管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来证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但可以合理推测它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特定的夜晚,被周围的自然景色所触动,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

《中夜闻啼禽》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唐代文化和艺术成就的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