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维军前寄江南弟兄

二年征战剑山秋,家在松江白浪头。
关月几时乾客泪,戍烟终日起乡愁。
未知辽堞何当下,转觉燕台不易酬。
独羡一声南去雁,满天风雨到汀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坤维军前寄江南弟兄》是唐代吴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描绘两年征战中剑山的秋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感伤。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吴融,唐朝著名诗人,与杜牧、李商隐等并称“晚唐四杰”,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善于运用典故,语言精炼且意境深远。《坤维军前寄江南弟兄》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战争的深刻感悟。
  2. 诗句原文:二年征战剑山秋,家在松江白浪头。关月几时干客泪,戍烟终日起乡愁。未知辽堞何当下,转觉燕台不易酬。独羡一声南去雁,满天风雨到汀州。
  3. 作品鉴赏:诗中通过对剑山秋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壮美的氛围。”关月”和”戍烟”分别象征着边关的冷清和戍卫者的孤独,而“未知辽堞何当下”则流露出诗人对战事的不确定和忧虑。最后两句以南去的大雁为象征,传达出作者对归乡的渴望及对国家安危的关切。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4. 艺术手法:《坤维军前寄江南弟兄》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艺术手法,如意象的运用、对比和衬托等。其中“剑山秋”与“松江白浪头”形成了鲜明的地理与气候对照,“关月”与“戍烟”则形成了日夜更替的对比,而“辽堞”与“燕台”则是空间上的映衬。这些手法共同作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达效果。
  5. 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化中,战乱和别离是常有的题材,《坤维军前寄江南弟兄》也不例外。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安宁的向往。此外,这首诗还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坤维军前寄江南弟兄》不仅是吴融个人创作才华的展现,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