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庙

九清何日降仙霓,掩映荒祠路欲迷。
愁黛不开山浅浅,离心长在草萋萋。
檐横渌派王馀掷,窗袅红枝杜宇啼。
若得洗头盆置此,靓妆无复碧莲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女庙》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玉女庙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这座庙宇的景色和历史的感慨和赞叹。下面是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吴融,字子华,唐朝越州山阴人。他是昭宗龙纪进士,曾为韦昭度讨蜀时掌书记。
  2. 诗歌原文:《玉女庙》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诗,其内容如下:“九清何日降仙霓,掩映荒祠路欲迷。愁黛不开山浅浅,离心长在草萋萋。檐横渌派王馀掷,窗袅红枝杜宇啼。”。
  3. 诗歌鉴赏:吴融通过描写白日照耀下的碧潭、荒祠的路途以及庙宇周围的景致,生动地勾勒出了玉女庙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感。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玉女庙作为历史文化遗址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对庙宇周围草木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之情。
  4. 文化背景:玉女庙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它见证了古代人们对于神仙信仰的追求以及宗教文化的传播。诗人吴融通过对玉女庙的描绘,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风貌。
  5. 艺术特色: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优美、节奏明快。吴融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例如,“若得洗头盆置此,靓妆无复碧莲西”中的“靓妆无复碧莲西”一句,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庙宇的历史沧桑感。
  6. 历史意义:作为唐代诗人的作品,《玉女庙》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玉女庙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诗人吴融向后人展示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宗教信仰情况,成为研究唐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玉女庙》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展现唐代社会文化风貌的历史画卷。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唐代人民对于神仙信仰的虔诚,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