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次金陵

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趁晚程。
水上驿流初过雨,树笼堤处不离莺。
迹疏冠盖兼无梦,地近乡园自有情。
便被东风动离思,杨花千里雪中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归次金陵》是唐代诗人吴融晚年被贬,回归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途中经过金陵(今南京)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是诗人晚年被贬后,在归乡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南国的无限思念。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双重色彩。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律诗格式,具有整齐和谐的韵律感。首联“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趁晚程”描写了金陵春阴蒙蒙的景象以及归家的急切心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期待的氛围。颔联“水上驿流初过雨,树笼堤处不离莺”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欣赏。颈联“迹疏冠盖兼无梦,地近乡园自有情”抒发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情感,以及对家乡深深的依恋。尾联“便被东风动离思,杨花千里雪中行”则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用“杨花千里”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中无尽的思念和旅途中的艰辛。

《春归次金陵》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家乡的深情怀念,是唐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