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州安西门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
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岐州安西门》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对安西门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城池的宏伟与城市生活的繁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  
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1. 诗歌解读
  • 安西门的历史背景:《岐州安西门》中的“安西门”指的是唐代长安城西面的城门,是当时重要的军事防线。在这首诗中,吴融通过描写城门的历史变迁和现状,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哀伤。
  • 诗句解析:“安西门外彻安西”,这句诗意味着长安城的西门直通西部边疆,象征着国家的边防安全和对外防御的坚固。
  •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一百年前断鼓鼙”反映了战乱之后的社会恢复过程,从过去的战争到和平的建设,反映了时间的流转和社会的变化。
  1. 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的语言:吴融使用了大量生动的形象和比喻,如“犬解人歌曾入唱”和“马称龙子几来嘶”,这些细节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当时的市井生活和人文景观。
  • 情感的真挚表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吴融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他对时代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岐州安西门》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历史与现实。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建筑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记录。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