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
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岐州安西门

岐州,指今陕西省宝鸡市。安西门,即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

安西,唐代边镇名,治所在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为西域都护府所辖。

彻:击破,摧毁。

百年前,指唐朝灭亡的一年,即公元907年。

鼓鼙:古代军乐器,借指军声和战鼓。

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

人歌,民间歌唱。

龙子,指骏马。《旧唐书·李晟传》:晟性刚毅,善抚御,每临战陈,未尝不身先士卒,所向皆捷。

嘶,马鸣。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辽水,指今辽宁省辽河,古时为燕国北部边界。

涂山,山名,在今安徽淮南市凤台县境内。传说中舜帝娶尧女娥皇、女英二妃于此地,并登此山以避洪水。

路迷,指路途遥远而难以辨认。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今,这里指作者当时的时代。

登临,登山临水的游览。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五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天。当时作者任渭南县尉,因官小职卑且远离长安,遂由岐州(今陕西凤翔)赴奉先(今陕西蒲城县东)。途中经过泾阳(今陕西咸阳),看到一片荒凉景象,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登临”二字为线索贯穿全篇,通过登高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忧愤之情。

首联“岐州安西门”,点明地点、时间与人物(自己),交代了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身份。

颔联“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写诗人听到的歌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当年曾经有人唱过的歌谣现在还能被人听懂吗?那匹曾被称为“龙子”的马匹现在还有谁能认出它来呢?这里的“犬解人歌”和“马称龙子”都是比喻,用来形容过去的人歌和马的威武雄壮,但如今却已不复存在了。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

颈联“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则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混乱局面。辽水和涂山都是古代著名的河流,它们曾经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但是如今却因为战争等原因而变得面目全非。这里的“道路迷”指的是由于战争的影响,使得原本畅通的道路变得难以辨认。这一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情况。

尾联“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则是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这句诗中的“下泪”和“草萋萋”都是象征性的词语。其中“下泪”表示诗人因看到眼前的荒凉景象而感到悲伤;而“草萋萋”则意味着大地荒芜、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坚定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