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秋怀

辞无圭组隐无才,门向潮头过处开。
几度黄昏逢罔象,有时红旭见蓬莱。
碛连荒戍频频火,天绝纤云往往雷。
昨夜秋风已摇落,那堪更上望乡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上秋怀》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柯桥区)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吴融生活在晚唐,这是一个较为混乱、矛盾和黑暗的时代。他的一生见证了大唐帝国的衰亡,他的作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复杂面貌。
  2. 诗歌原文
    辞无珪组隐无才,门向潮头过处开。
    几度黄昏逢罔象,有时红旭见蓬莱。
    碛连荒戍频频火,天绝纤云往往雷。
    昨夜秋风已摇落,那堪更上望乡台。
  3. 诗歌鉴赏:《海上秋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的“辞无珪组隐无才”表达了诗人虽才华横溢但未能得到施展的无奈;“门向潮头过处开”则描绘了诗人与时代潮流并行不悖的豁达态度。而“几度黄昏逢罔象,有时红旭见蓬莱”则是诗人观察自然景象时的感慨与遐思,其中“罔象”可能指代虚无缥缈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受。
  4. 艺术特色:吴融在《海上秋怀》中运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如象征、对比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同时,诗歌的语言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 文化背景:《海上秋怀》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紧密相关。作为一个经历过战乱的诗人,吴融对时代的变迁有深刻的体会。他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沉思,这在《海上秋怀》中也有所体现。

吴融的《海上秋怀》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它还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和社会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学创作的深层意义。

通过对《海上秋怀》的详细解析,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