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栖白上人

剪发兼成隐,将心更属文。
无憀对豪客,不拜谒吾君。
画壁惟泉石,经窗半典坟。
归林幽鸟狎,乞食病僧分。
默坐终清夜,凝思念碧云。
相逢应未卜,余正走嚣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栖白上人》是唐代诗人李昌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场景以及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宁静与淡泊。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李昌符,生平未详,但据《全唐诗》记载,他的诗作存于其中。他生活在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与许多著名诗人有过交流。尽管其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2. 诗歌原文:剪发兼成隐,将心更属文。无憀对豪客,不拜谒吾君。画壁惟泉石,经窗半典坟。归林幽鸟狎,乞食病僧分。默坐终清夜,凝思念碧云。相逢应未卜,余正走嚣氛。
  3. 诗歌解读:首联“剪发兼成隐,将心更属文”描绘了诗人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表明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精神上的追求。颔联“无憀对豪客,不拜谒吾君”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礼节的疏离和对个人自由的珍视。颈联“画壁惟泉石,经窗半典坟”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尾联“默坐终清夜,凝思念碧云”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体而言,《寄栖白上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寄栖白上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趣的诗作,也是唐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作品。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思考角度。

《寄栖白上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哲学,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