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秋夜呈周侃

天净河汉高,夜闲砧杵发。
清秋忽如此,离恨应难歇。
风乱池上萍,露光竹间月。
与君共游处,勿作他乡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淮南秋夜呈周侃》是唐代诗人李嶷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

在探讨这首诗之前,先来简要介绍一下李嶷及其时代背景。李嶷,作为唐代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他的诗作多采用五言律的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淮南秋夜呈周侃(一作呈同僚)》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及地点未明确指出,但根据诗中描绘的秋夜景象来看,应是唐代的一个秋夜,诗人身处淮南地区,夜晚时分,天净河汉高挂,砧杵声起,清秋时节突然降临,离愁别绪难以平息。风吹乱池上萍草,露光照亮竹间月光,这样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而深沉的秋夜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离别的无奈。

诗中“天净河汉高”一句,不仅描绘了夜空的美丽,更隐喻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远行。“夜闲砧杵发”则生动展现了古代乡村夜晚的生活场景,捣衣声此起彼伏,象征着日常生活的平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中无法平复的离愁。诗的后半部分“风乱池上萍,露光竹间月”,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即将离别时刻的无奈与不舍。最后,“与君共游处,勿作他乡别”,不仅是对过去共同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期许,寄托了深深的留恋之情。

《淮南秋夜呈周侃》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内涵和丰富艺术表现力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深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以及自然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