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篁调啸引

请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遣中分作十二。
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
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德不能得此管,此管沈埋虞舜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苦篁调啸引》并非李贺的作品,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李商隐(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歌以绮丽柔美、意蕴深远著称,被誉为“诗史”,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咏史抒怀、爱情寄情等多种题材,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苦篁调啸引》是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黄帝时期音乐文化的怀念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诗中通过描述轩辕黄帝时期的事迹,以及伶伦采集竹子来制作笛子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于音律和元气调和的追求。同时,诗中还描绘了一幅黄帝升天的情景,只留下一支笛子在人间,被埋藏于虞舜之祠,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历史的传承。

《苦篁调啸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而非李贺的。这首诗不仅是李商隐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音乐传统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注解

苦篁调笑引:乐府有调笑引。笑,一作啸。

请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轩辕,黄帝也。伶伦,《史记》载,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蟹谷,制十二管 ,听鳯鸣以刻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

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遣中分作十二:昆丘,昆仑山。

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闲相随:黄帝上天时,《说苑》:”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上,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无德不能得此管,此管沈埋虞舜祠:《风俗通义》载,汉章帝时,奚景于舜祠下得笙与白玉管。

赏析

元好问评曰:七言长诗于中独一句九言,韦郎有此例,长吉亦有此例。

黎简评曰:此全不似长吉,而一字不雕,一句不琢,字句之间,自然圆老。然集中只一首,似丰筵之得嘉蔬,便可人意。若长吉全造 此境,亦不过元白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