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都堂瓦松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
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
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
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
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
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尚书都堂瓦松》是唐代文学家李华创作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生平:李华,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遐叔,赵郡赞皇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天宝二年登博学宏辞科,任监察御使和右补阙。面对安禄山攻陷长安的变局,他被迫接受凤阁舍人的伪职。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隐退至大别山南麓,虔诚信奉佛法,直至唐代宗大历元年病故。

  2. 诗歌原文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
    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
    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
    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
    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
    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3. 诗歌解析

  • 自然美:诗中的瓦松被描绘成具有天然之美的存在,无论是其叶的生长或是花朵的盛开,都显得恰到好处。
  • 象征意义:瓦松不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象征着一种坚韧与不屈的精神。它生长在高堂之上,即便地势偏僻也不受其影响。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 社会背景:诗中还隐含了对唐朝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通过描述瓦松所处的环境——皇宫的高堂,反映出社会权力中心的重要性以及其背后的危机感。

《尚书都堂瓦松》不仅展示了李华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乃至社会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