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贡焙歌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
朝饥暮匐谁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轰如雷。
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
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
吾君可谓纳谏君,谏官不谏何由闻。九重城里虽玉食,天涯吏役长纷纷。
使君忧民惨容色,就焙尝茶坐诸客。几回到口重咨嗟,嫩绿鲜芳出何力。
山中有酒亦有歌,乐营房户皆仙家。仙家十队酒百斛,金丝宴馔随经过。
使君是日忧思多,客亦无言徵绮罗。殷勤绕焙复长叹,官府例成期如何。
吴民吴民莫憔悴,使君作相期苏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茶山贡焙歌》是一首描写唐代宫廷中贡茶制作的文学作品,由白居易创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茶文化的深厚历史背景和唐代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茶山贡焙歌》不仅是对唐代茶文化的艺术再现,更是对那个历史时期社会风俗、审美情趣和文化氛围的深刻反思。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元白”,其诗作多反映现实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 白居易在唐宪宗时期担任过翰林学士等职,因直言进谏多次被贬至地方任职。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涉及政治、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尤其是以民生疾苦为主题的作品深受后世尊崇。
  1. 诗歌原文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
    朝饥暮匐谁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
    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

  2. 诗歌解析

  • 春风三月贡茶时:指出了茶叶作为贡品的时间,通常春季的茶叶品质最佳,此时采摘制作的茶叶最为珍贵。
  • 尽逐红旌到山里:描述了皇帝的使者带着皇令,一路驱车来到山下的茶园,使得贡茶制作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 焙中清晓朱门开:清晨时分,茶山上的官家开始忙碌起来,朱红色的门户开启,预示着一天的繁忙即将开始。
  • 筐箱渐见新芽来:随着阳光的温暖,新的嫩叶逐渐长出,这些新芽将被用于制作珍贵的贡茶。
  • 陵烟触露不停探:描述的是采茶人在晨雾中劳作的场景,他们不畏露水的清凉,持续不断地采摘最新鲜的茶叶。
  • 官家赤印连帖催:朝廷的文书频繁到来,催促着茶商们抓紧时间采摘和加工茶叶,以确保按时上交贡品。
  • 一时一饷还成堆:形容短时间内大量的茶叶被收集起来,形成了堆叠的景象。
  • 蒸之…:这是诗歌的结尾部分,可能是对茶叶进行初步加工的描述,具体操作方法不详。

《茶山贡焙歌》不仅生动描绘了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贡茶制作过程,更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茶叶的重视和贡茶文化的繁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了解到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还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