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阁晓晴寄呈从翁二首

岭日开寒雾,湖光荡霁华。
风乌摇径柳,水蝶恋幽花。
蜀国地西极,吴门天一涯。
轻舟栏下去,点点入湘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湖阁晓晴寄呈从翁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是李群玉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之一,更是研究唐代诗歌艺术、展现诗人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李群玉:字文山,出生于813年,卒于860年,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见长,被誉为“诗鬼”。
  • 生平经历:李群玉在唐代大中年间入长安献诗,得到宰相裴休的推荐,后被授与弘文馆校书郎之职。他的仕途虽不如意,但文学造诣颇深,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岭日开寒雾,湖光荡霁华。
    风乌摇径柳,水蝶恋幽花。
    蜀国地西极,吴门天一涯。
    轻舟栏下去,点点入湘霞。
    高秋凭远槛,万里看新晴。
    重雾披天急,千云触石轻。
    湖山四五点,湘雁两三声。
    遥想潘园里,琴尊兴转清。

  2.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对清晨湖光山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写的场景之中,感受到那份清新与平静。
  • 情感表达: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载体,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通过“遥想潘园里,琴尊兴转清”等诗句,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
  • 艺术手法:李群玉擅长运用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如将“蜀国地西极,吴门天一涯”与“轻舟栏下去,点点入湘霞”进行对比,既突出了地域的差异性,又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诗人在诗句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暗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1. 写作背景
    李群玉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战乱不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李群玉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其个人经历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2.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通过对《湖阁晓晴寄呈从翁二首》的深入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 教育价值:此诗作为文学作品的代表,对于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提升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 情感价值:诗歌中蕴含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能够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对于故乡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感情纽带。

《湖阁晓晴寄呈从翁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杰作。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人文情怀。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们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