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望乡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悽惶子,高歌谁为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途次望乡》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途次望乡》这首诗作于盛唐时期,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因孤独和寒冷而加剧的忧愁。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孟浩然,字浩然,唐代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他早年隐居于鹿门山,后游历京师,应进士不成功,遂归隐家乡。他的诗歌作品以山水景色见长,与王维齐名,并称为“王孟”。

  2. 诗句解析:诗的原文为:“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这些句子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凄凉,以及他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3.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客行”和“乡思”两个主题,抒发了自己在外漂泊时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融入了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途次望乡》是孟浩然在旅途中的一次心灵之旅,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体现了盛唐诗人的豪放与深情。

注解

途次望乡:一作「落日望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