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

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
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
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
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
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
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
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
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
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通过描绘陪同他人祭祀张丞相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古人事迹的敬仰以及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孟浩然: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世称“孟襄阳”。他的生平颇为传奇,曾隐于鹿门山,与王维并称为“王孟”。他的创作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其未曾入仕,亦被称作“孟山人”。
  • 文学贡献:孟浩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歌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被誉为“唐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1. 诗作原文
  • 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
  • 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
  • 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
  • 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
  • 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
  • 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
  • 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
  • 人随逝水叹,波逐覆舟倾。
  •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
  • 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1. 诗作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描绘祭祀张丞相的场景及沿途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墨客的游历之中。
  • 情感表达: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哲思。通过对古人事迹的追忆,反映了作者追求高洁人格和超然物外的人生观。
  1. 文化背景
  • 唐代文化:唐代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时期,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审美的重要载体。孟浩然作为“唐风”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 道教信仰:唐代社会盛行道教文化,许多文人雅士都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孟浩然的诗作中也体现了他对道家哲学的认同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孟浩然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平实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其诗作多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韵律和谐,节奏鲜明。
  • 意象选择:在《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选取了“紫盖山”“玉泉寺”等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作为意象载体,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盛相融合。
  1. 现实意义
  • 教育启迪:孟浩然的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学习他的诗歌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诗意。
  • 文化传承: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发展迅速,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并未减少。通过学习孟浩然等人的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是一首集历史纪念、文化展示、艺术欣赏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唐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修养,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