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
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
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
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
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
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
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
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
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王维(公元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杜甫、孟浩然并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名作有《鹿柴》、《相思》、《山居秋暝》等。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隐居生活的闲适心情为主。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联:“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 —— 这里“望秩”意为遥望,表示对君王的敬畏;“宣王”指唐玄宗,因为玄宗曾封泰山,所以用“宣王”来尊称;“斋心待漏”则是古代官员在等待上朝时的一种礼节,意指恭敬而心静地等待时机。

第二联:“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 —— “青衿”指的是古代读书人的装束,青色领口,浅色衣襟;“胄子”则是指贵族子弟;“从事”指参与政事;“参卿”则意味着可以与卿士相比肩。

第三联:“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 —— 在这里,“五马”可能指的是古代官员出行时的马车,五匹马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归路”则是指回家的路;“双林”通常指寺庙中的树林,“化城”则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比喻为佛门净土。

第四联:“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 —— “听钟”即听钟声,表示时间接近;“度门”指通过城门;“玉泉”可能是指某个清澈的泉水或者寺庙中供奉的玉像旁的泉水。

第五联:“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 —— “皂盖”是黑色车盖,这里用来比喻高官显贵;“依松”即依附在松树旁休息;“缁徒”指的是佛教徒;“拥锡”则是佛教徒手中拿着锡杖的意思。

第六联:“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 —— “天宫”可能是指天上的宫殿或佛教中的天堂;“兜率”是佛教中的菩萨道场;“沙界”则是指佛教中的三界之一,包括色界、无色界和我们所处的欲界;“豁迷明”则是指摆脱了迷惑和迷茫。

第七联:“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 —— “终焉志”表示最终的愿望或目标;“智者名”则是指智慧和名声。

第八联:“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 —— “逝水”指流水逝去;“没”是消失的意思;“波逐覆舟倾”则是指波涛汹涌的大水将覆舟冲走的景象。

第九联:“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 —— “想像”指想象;“若在眼”表示如同在眼前一般;“周流”则是形容思绪四处流转。

第十联:“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 “谢公”指的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这里用作自比;“卧”即休息;“济苍生”则是拯救人民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全诗意境宏大,语言精炼,充满了哲理和诗意。特别是结尾两联,表现了作者对名利看淡,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整首诗既有高山流水般的自然美,又有深沉含蓄的情感表达,是王维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