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崔弇话别

归思缘平泽,幽斋夜话迟。
人寻冯翊去,草向建康衰。
雨雪生中路,干戈阻后期。
几年方见面,应是镊苍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崔弇话别》是唐代诗人周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怀和期待重逢的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和作者生平,目前学界尚无确切的记录,因此无法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背景资料。《与崔弇话别》反映了唐代中后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情感世界。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士人不得不四处游历,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周贺作为一位僧人转世的诗人,其生活轨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普遍经历。

  2. 艺术特色:《与崔弇话别》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富有画面感的描述,如“归思缘平泽”和“草向建康衰”,这些生动的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还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此外,这首诗在语言上追求简练明快,既有唐诗那种雄浑豪放的风格,又不失细腻柔美,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3. 情感表达: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相见的渴望。通过“人寻冯翊去,草向建康衰”这样的句子,诗人描绘了友人离去后的荒凉景象,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前途的忧虑。诗中的“几年方见面,应是镊苍髭”更是表达了诗人对重逢时刻的期盼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心灵的对话。

  4. 文化影响:《与崔弇话别》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作,也是研究唐代文人生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文本。同时,这首诗也被后世许多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研究和传颂,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与崔弇话别》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佳作。它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文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值得反复品读和深入探讨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