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思缘平泽,幽斋夜话迟。
人寻冯翊去,草向建康衰。
雨雪生中路,干戈阻后期。
几年方见面,应是镊苍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理解的试题,难度较大,答题时要注意仔细阅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情感的词或者句。
(1)
“归思缘平泽,幽斋夜话迟”,意思是诗人在平缓的水泽中归家,晚上在幽静的书房里闲谈。
(2)
“人寻冯翊去,草向建康衰”,意思是:人们纷纷离开冯翊,而草也向建康凋敝了。
(3)
“雨雪生中路,干戈阻后期”,意思是:途中下起了大雪,战争阻碍了我们的行程,使我们不能按期到达。
(4)
“几年方见面,应是镊苍髭”,意思是:几年才能相见一次,我的头发都白了还拔不干净。
【答案】
与崔弇话别
归思缘平泽,幽斋夜话迟。
人寻冯翊去,草向建康衰。
雨雪生中路,干戈阻后期。
几年方见面,应是镊苍髭。
赏析:
《送崔邠赴西川》一诗是王维于公元765年(天宝十四年)春末作赠友人崔邠之诗。当时崔邠因父丧回原籍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市),途经蜀地成都,王维特地为他写了这首诗,以勉励他在任上要勤政爱民,为官清廉。
首联两句写离别之情。诗人说:“回家的心思是由于水边平缓的地带,幽深的书房内夜里谈话迟迟不愿结束。”这两句表面上似乎是写景叙事,实际上是写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他之所以急于回家,是因为旅途劳顿,身心疲惫,需要休息;他之所以迟迟不愿结束谈话,是因为与崔氏有深厚的友谊,希望与他共叙离情别绪。颔联两句写崔氏赴任途中的情况:沿途的人纷纷离开了故乡冯翊(今陕西大荔),而草木则向建康(今南京市)败退。这一联是借景寓情,通过写沿途人的离去和草木的败落,来表达诗人对崔氏的殷切期望和良好祝愿。颈联两句写崔氏赴任途中的困难:一路上下起了大雪,道路泥滑难行;战争阻挠了他们按时抵达。这一联是写途中的艰苦情况,也是对崔氏的忠告:希望你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希望你不要因为路途艰险而误了大事。尾联两句写崔氏赴任后的情况:几年以后才能再次见面,你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这一联是写诗人对崔氏的关切之情:希望你能够在任期内勤政爱民、为官清廉,早日功成名就;希望你不要因操劳过度而过早衰老。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厚,充满了浓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