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叔校书简南归

长安别离道,宛在东南隅。
寒草根未死,愁人心已枯。
促促水上景,遥遥天际途。
生随昏晓中,皆被日月驱。
北骑达山岳,南帆指江湖。
高踪一超越,千里在须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孟郊的《送从叔校书简南归》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唐代诗词。这首诗作于孟郊与从叔共同踏上南归旅程之际,其内容深刻地反映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憧憬。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孟郊: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尽管仕途不顺,但他的作品仍广受推崇,尤其是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使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从叔:孟郊的亲属或同僚,可能是一位有学识且才华横溢的人物。
  • 创作时间:这首诗可能写于孟郊和从叔准备南归之时,具体创作日期不详。
  • 诗歌背景:在唐代,文人之间的交往往往涉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而南归则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1. 诗歌原文
  • 长安别离道,宛在东南隅。寒草根未死,愁人心已枯。:描绘了长安道上的景象,暗示着旅途的艰辛和环境的荒凉。”寒草根未死”表达了季节的寒冷与生命力的顽强。“愁人心已枯”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 促促水上景,遥遥天际途。生随昏晓中,皆被日月驱。:这两句诗描绘了水边的风景和日出日落的自然景象,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生随昏晓中,皆被日月驱”则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宇宙的浩渺。
  • 北骑达山岳,南帆指江湖。高踪一超越,千里在须臾。:描述了北骑到达山岳,南帆指向江海的情景。“高踪一超越,千里在须臾。”意味着追求的目标虽远大却易于达成,强调了人生目标的实现与时间的紧迫性。
  1. 艺术特色
  • 情感深度:孟郊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将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渴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语言精炼: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 象征意义: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如“寒草根未死”象征着生命的力量,而“高踪一超越”则寓意着不断进取的精神。
  1. 社会影响
  • 文人交流:孟郊与从叔的南归不仅是个人的行程,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频繁的交流和互动。
  • 诗歌传播:《送从叔校书简南归》作为孟郊作品的一部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表现离别情绪方面。
  • 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古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

《送从叔校书简南归》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了解,不仅能够体会到诗人孟郊深邃的情感世界,还能领略到古代诗人对于人生、自然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