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风东南清,楚日潇湘明。
试逐伯鸾去,还作灵均行。
江蓠伴我泣,海月投人惊。
失意容貌改,畏途性命轻。
时闻丧侣猿,一叫千愁并。
下第东南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下第东南行》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孟郊在旅途中的心境和所见。
孟郊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后人的广泛赞誉。《下第东南行》就是其众多诗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孟郊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也深刻反映了其内心的失落与彷徨。
诗的开篇”越风东南清,楚日潇湘明”,勾勒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画卷。这里的“越风东南清”和“楚日潇湘明”不仅描述了地理位置上的东南风和明亮的楚地日头,而且映射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宁静与明朗,暗示了旅途中自然风光的优美与心灵的平和。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直接反映,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抒发与寄托。
诗中”试逐伯鸾去,还作灵均行”,表现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与向往。孟郊通过这样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传统美德的崇尚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这种精神内核贯穿于整个诗作之中,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反映出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复杂而深沉的。从“时闻丧侣猿”到“一叫千”,这些句子生动地刻画了旅途中的寂寞与哀愁。孟郊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了自己在仕途失意后的孤独与无助,以及面对人生低谷时的挣扎与无奈。
《下第东南行》不仅是孟郊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唐代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下第东南行》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座反映唐代社会文化、体现诗人心理活动的文化宝库。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生活、情感、理想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