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风东南清,楚日潇湘明。
试逐伯鸾去,还作灵均行。
江蓠伴我泣,海月投人惊。
失意容貌改,畏途性命轻。
时闻丧侣猿,一叫千愁并。
【注释】
下第东南行:下第,科举考试落榜。东南行,指贬谪到江南地区。
越风:泛指南方之风。
楚日:泛指南方的太阳。
伯鸾:古代贤人,姓陈名亢,字伯牙(一作班)。相传孔子曾问他为何不来参加鲁国的大夫季康子宴会,他回答道:“丘之鄙事,不堪为季氏备礼。”后因以“伯鸾”指有才德之人。
灵均:屈原的字。
江蓠:一种香草,传说中用其茎叶来祭祀鬼神。
海月:大海上的月亮。
时闻丧侣猿:常听到丧伴猿的叫声。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冬。作者在长安应试不中,被遣往江陵当司马参军,途经湖南时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写自己被贬南荒,心情凄苦。“越风东南清,楚日潇湘明”,意思是说南方的清风使人感到爽适,南方的阳光也特别明亮。这两句是说自己的心情与天气一样明朗开朗。
颔联说自己要效仿伯鸾和屈原这两位有才德的贤人去做学问、做官。“伯鸾”指孔子问陈仲子的典故,孔子向陈亢询问为什么没有参加陈国大夫公孙翩的宴会,陈亢回答说:“吾斯之为食,自造成矣,安能为是邦之父?”“屈原”指屈原投江殉国的故事。屈原沉江前写了《怀沙》等辞赋,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这里借指自己对国家的忠心和忧国忧民之心。
颈联说在江南水乡的旅途中,看到江蓠在水边哭泣,大海中的明月也使人惊恐不安。“江蓠”,是一种香草,传说中用来祭祀鬼神。“海月”,即大海中的月亮,传说中海上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尾联说由于自己遭遇不幸,所以容貌都改变了,而前途却如此险恶,随时都可能丧命。“丧侣猿”,典出晋王嘉《拾遗记》卷八:“舜葬苍梧之后,尧二女啼竹,各数百声,绕于树上,若援管弦,其音哀怨,闻者怆然。”后因以“丧侣猿”喻悲伤。“一叫千愁并”,典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又“楚王使优施毁之曰:‘人言君之疾威,盖失善地,今在楚国,众莫不知。”于是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谗而黜己,作《离骚》以讽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由于自己遭遇不幸,所以每次听到丧偶的猿猴叫声,就感到万分忧愁。这两句是说自己遭受政治挫折后所感受到的痛苦和忧虑。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