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别夜示从弟寂

南中少平地,山水重叠生。
别泉万馀曲,迷舟独难行。
四际乱峰合,一眺千虑并。
潺湲冬夏冷,光彩昼夜明。
赏心难久胜,离肠忽自惊。
古木摇霁色,高风动秋声。
饮尔一樽酒,慰我百忧轻。
嘉期何处定,此晨堪寄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分水岭别夜示从弟寂》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歌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南中少平地,山水重叠生。
  • 别泉万余曲,迷舟独难行。
  • 四际乱峰合,一眺千虑并。
  • 潺湲冬夏冷,光彩昼夜明。
  • 赏心难久胜,离肠忽自惊。
  • 古木摇霁色,高风动秋声。
  • 饮尔一樽酒,慰我百忧轻。
  • 嘉期何处定,此晨堪寄情。
  1. 作品赏析
  • 意境之美: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间的宁静与壮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切感受和热爱。
  • 情感之深:诗中的“嘉期何处定”,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内心的焦虑。
  • 艺术之巧: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别泉万千曲”、“高风动秋声”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作于唐代,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断为孟郊在游历南中时所作。南中地势复杂,山水重叠,给旅行带来了许多不便和挑战,因此诗人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孟郊的诗歌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
  • 教育意义:通过对《分水岭别夜示从弟寂》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唐代诗人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对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分水岭别夜示从弟寂》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和人文情怀的唐代诗歌。它不仅展现了孟郊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唐代诗歌的魅力,也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