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达奚舍人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
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达奚舍人》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孟郊,字东野,是唐代著名诗人,与贾岛齐名,被称为“郊寒岛瘦”,他的诗作多表现了他对人生境遇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多次应举不第,后来虽有所成就,但一生坎坷。其诗作多反映个人的情感经历和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因诗而知名,有“诗囚”之称,反映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执着和对诗歌艺术的精湛掌握。
  1. 作品原文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2. 诗词鉴赏

  • 孟郊通过描绘北山的景象,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却依然坚韧不拔的态度。“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两句,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北方山野图景,反映出环境的艰苦以及自己的孤独。同时,这些景象也隐喻了社会环境的严峻和自己内心的孤独。
  • 接着,“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进一步展现了孟郊生活的艰辛。这里的“重坎”不仅指生活环境的艰难,也象征着他内心深处承受的压力和挑战。而“食梅有酸肠”则形象地描述了他为了生计不得不吃苦涩的食物,这既是对他生活条件的写实,也是对他精神压力的一种表达。
  •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两句揭示了他与世俗不同的处世哲学。他认为大多数人随波逐流、趋利避害,而他却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理念。这种坚持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高尚品质,也反映出他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1. 创作背景
  • 《上达奚舍人》的创作背景是在元和九年,当时孟郊因病去世于阌乡(今河南灵宝)。这首诗是他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一生的坎坷和对理想的坚守。
  1. 名家点评
  •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对孟郊的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赞孟郊为“诗囚”,认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此外,张籍还称孟郊为“郊寒岛瘦”,这一评价不仅揭示了孟郊诗歌的艺术特色,也表达了对他人格魅力的赞赏。
  1. 轶事典故
  • 孟郊一生坎坷,多次应举不中,但他从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他曾自号“诗囚”,以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同时,他还与贾岛齐名,被誉为“郊寒岛瘦”,这一称号体现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他们的诗歌作品,如《游子吟》《上达奚舍人》等,都展现了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上达奚舍人》不仅是孟郊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一部深刻反映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孟郊的人格魅力和诗歌艺术的独特之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