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
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上达奚舍人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

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注释:

  1. 北山少日月:北山(指北方的山)上很少有阳光和月亮,暗喻环境恶劣,困苦艰难。
  2. 草木苦风霜:风吹雨打,草木都显得痛苦。
  3. 贫士在重坎:贫穷的士人处在重重困境之中。
  4. 食梅有酸肠: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着坚韧的毅力,吃着苦涩的食物,却能感到满足。
  5. 万俗皆走圆:世间的万物都在追求圆滑、顺利,而自己却坚持正直。
  6. 一身犹学方:尽管身陷困境,但仍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7. 常恐众毁至:常常担心自己的名誉会受到他人的诋毁。
  8. 春叶成秋黄:春天的花叶到了秋天就变成黄色,比喻时间流逝,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
  9. 大贤秉高鉴:伟大的贤人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智慧。
  10. 公烛无私光:光明是无私的,就像蜡烛一样照亮黑暗,不求回报。
  11. 暗室晓未及:在黑暗的环境中,黎明尚未到来。
  12. 幽行涕空行:在偏僻的地方行走,泪水无法表达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原则,面对诽谤和孤独时依然坚强不屈的形象,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坚毅的意志。诗中“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等句,以自然界的艰苦景象隐喻诗人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环境的恶劣;而“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则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韧的精神风貌。诗中的“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等句,反映了诗人对名誉和地位的担忧,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常和短暂性的感慨。最后两句,“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赞颂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