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昼上人止谗作

烈烈鸑鷟吟,铿铿琅玕音。
枭摧明月啸,鹤起清风心。
渭水不可浑,泾流徒相侵。
俗侣唱桃叶,隐士鸣桂琴。
子野真遗却,浮浅藏渊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昼上人止谗作》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其精湛的诗艺,还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和情感,是研究唐代诗歌艺术不可多得的佳作。下面对这首诗展开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河南洛阳人,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郊寒岛瘦”。他一生穷困潦倒,仕途坎坷,因此常常以隐逸自居。
  • 作品创作:据传,此诗为孟郊在一次酬谢昼上人时所作,用以表达自己对于谗言的态度和对于清高隐士生活的向往。
  1. 诗词原文
  • 诗句翻译
  • 鸑鷟吟鸣,铿锵琅玕音;枭鸟悲啼,明月为之低啸;鹤舞清风之境,心随自然而动。渭水清澈不染,泾流虽浊却自有其道;俗人歌桃叶,隐士弹桂琴。子野真君子,超脱尘世,淡泊名利。
  • 诗句解析
  • “烈烈鸑鷟吟”:描绘鸑鷟鸟的叫声,象征着雄壮有力。
  • “铿铿琅玕音”: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玉石敲击。
  • “枭摧明月啸”:枭鸟悲啼,月为之低头哭泣。
  • “渭水不可浑”:渭水清澈如镜,无法被污染。
  • “泾流徒相侵”:泾水虽然浊重,但依然坚持自己的道路。
  • “子野真遗却,浮浅藏渊深”:比喻子野(可能指隐士)的超然物外,表面看来浅薄,实则深藏不露。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鸑鷟、枭鸟、明月、鹤等,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 语言简练:整首诗用词精炼,句式简洁,每一句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
  • 情感深沉: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高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谗言的不屑一顾,情感深沉且真挚。
  1. 文化内涵
  • 隐逸文化: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隐逸文化的推崇,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 政治讽喻:诗中通过对谗言的批判,隐喻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象,表达了诗人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1. 赏析与推荐
  • 文学价值:这首诗是唐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从诗艺还是从思想内容来看,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阅读体验:建议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可以尝试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答昼上人止谗作》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价值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孟郊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感情,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