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烈鸑鷟吟,铿铿琅玕音。
枭摧明月啸,鹤起清风心。
渭水不可浑,泾流徒相侵。
俗侣唱桃叶,隐士鸣桂琴。
子野真遗却,浮浅藏渊深。
【赏析】
这首诗以答昼上人止谗作,是一首赠诗。诗人在回答昼上人之问时,借物喻人,托物抒怀,抒发了自己对于谗言的反感和对清白正直的珍视。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句“烈烈鸑鷟吟”,鸑鷟鸟鸣声高亢激昂。鸑鷟即鹦鹉,以其鸣声似鸾凤之声而得名,古人以为它象征吉祥,所以用其来喻指贤人。
颔联“鹤起清风心”中“鹤起”是说鹤群展翅高飞,振翼云霄,“清风心”指心境高洁,志向远大。这两句的意思是:像鹤一样的隐士们振翅高飞,他们的心灵也如高山之巅,志存高洁,不受世俗污染。
颈联“渭水不可浑,泾流徒相侵”,渭水浊而不浑,泾水清而自流。这是说渭水的浑浊与泾水的清澈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那些污浊的人无法改变他们的本性,就像渭水一样,无法彻底澄清;而那些清廉的人则能够保持他们的本性,就像泾水一样,可以清澈透明。
尾联“子野真遗却,浮浅藏渊深”,这里用“子野”代指隐士。意思是说:真正的隐士不会被世俗所抛弃,他们会像深潭一样,虽然表面看起来浅薄,但里面却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这首诗通过对鸑鷟鸟、鹤、渭水、泾水等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贤人的赞美和对谗言的不屑一顾的态度。同时,诗人也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人们能够像隐士一样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