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妻家

芙蓉湿晓露,秋别南浦中。
鸳鸯卷新赠,遥恋东床空。
碧水不息浪,清溪易生风。
参差坐成阻,飘飖去无穷。
孤云目虽断,明月心相通。
私情讵销铄,积芳在春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妻家》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对《别妻家》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孟郊
  • 生平简介:孟郊(751—815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仕途不顺,生活清贫,性格耿直倔强,因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被誉为“诗囚”和“郊寒岛瘦”。
  • 诗风特点:孟郊的作品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他的诗作以质朴、简练的风格著称,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别妻家》的原文如下:
    芙蓉湿晓露,秋别南浦中。
    鸳鸯卷新赠,遥恋东床空。
    碧水不息浪,清溪易生风。
    参差坐成阻,飘飖去无穷。
    孤云目虽断,明月心相通。
    私情讵销铄,积芳在春丛。
  1.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南浦边的景物和夫妻分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对离别之苦的感慨。诗中的“芙蓉”、“清溪”等自然景色,以及“明月”等象征元素,都为表达诗人的情感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兴、象征等手法,如“芙蓉湿晓露”象征着夫妻间的亲密无间,而“碧水不息浪,清溪易生风”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此外,诗歌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将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越现实的高远意境,让人在感受悲伤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超然。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据史料记载,《别妻家》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09年左右,当时孟郊已经步入中年。这一时期,他经历了多次科举失败,生活困顿,但并未放弃文学创作。
  • 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社会不公,许多文人的生活并不幸福,孟郊的情况也不例外。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别妻家》作为孟郊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孟郊诗歌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影响传承:孟郊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学者都对他的诗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孟郊的地位一直被高度重视,其作品也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别妻家》作为唐代诗人孟郊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还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